员工制家政服务如何“借东风”
時間:2011-10-25 來源:廈門戰友情家政
近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出臺了《關于員工制家政服務免征營業稅的通知》,明確自2011年10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對家政服務企業由員工制家政服務員提供的家政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
在北京、上海、深圳,員工制保姆已不是一個新鮮的名詞。家政員受雇于公司,公司與客戶簽訂合同,家政員作為公司代表進駐客戶家庭。有業內人士形容說,家政人員從雇工變成員工,堪稱家政服務業發展的里程碑。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國家政服務社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家政服務業發展迅速。據介紹,目前我國家政服務公司管理模式主要有中介型和員工制兩種。中介型的家政服務公司以職業介紹為主,公司為服務人員和客戶進行簡單的登記建檔,為雇傭雙方提供洽談場所,雇傭雙方就服務項目、工資等在自愿基礎上通過協商簽訂合同,公司從雇傭雙方收取介紹費,客戶直接將報酬支付給服務人員。而員工制是一種企業化的經營模式,服務人員作為機構正式員工為客戶提供服務,客戶將服務費支付給公司,服務人員以工資形式從公司領取報酬。
有關專家分析,與中介型相比,員工制不僅可以解決從業人員托管問題,還增強了從業人員的歸屬感、職業感和客戶的信任感、安全感,便于規范公司的經營行為,有利于行業的規范發展。保姆成了企業的員工,公司就有責任與義務對員工的行為負責,并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促使保姆更好地為雇主服務;身為員工,保姆可以享受一定的福利待遇,參加必要的培訓,在工作中遇到問題和困難,也能得到公司的幫助;對于雇主來說,交給保姆的工作內容有合同約定,今后如果與家政服務人員發生矛盾,也有了投訴渠道。實行員工制還可以讓人力資源等向大公司、品牌企業集聚,有效防止同行惡性競爭導致的人才無序流動。
盡管好處頗多,但員工制這種模式似乎走得并不順利。由于受各方面條件制約,從招工、培訓到就業一條龍服務的家政公司很難申請到相關政策扶持。因此,此次稅收政策上的這一調整,對向員工制轉換的家政服務公司而言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當然,指望靠一種模式解決家政服務業的所有問題并不實際。業內相關人士指出,雖然實行員工制后,公司培訓會提高員工素質,公司也可以通過回訪等方式對服務人員的表現形成督促和約束,但畢竟是有限度的。家政人員偷盜雇主錢物等惡劣行為,并非員工制所能解決。家政人員的道德品質如何,有無犯罪前科等,家政公司無法掌握,雇主也難以了解。
為此有專家建議,要想真正做好家政服務員工制,可以通過省際間簽訂勞務協議,在中西部勞動力主要輸出省份和本市對口援助地區建立一批家政服務員輸入基地,形成有組織、有秩序、有規模地定向輸入家政服務員機制。建立家政服務從業人員數據庫,實現家政服務的可追溯性,讓接受家政服務的市民安心、放心。
同時,可以為企業設立經營、融資等提供便捷服務。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要對符合條件的家政服務企業給予積極扶持。合理布局,扶持社區內家政服務場所建設,鼓勵商業性投資或政府投資等方式,幫助小型家政服務企業解決服務場所問題。支持家政服務企業通過連鎖經營、加盟經營、特許經營等方式,整合服務資源、擴大服務規模、增加服務網點、建立服務網絡。對從事家政服務的個體經濟組織,給予更多的政策傾斜。加強行業監管,嚴厲打擊非法中介和欺詐行為,取締“無證”經營組織。
有專家預言,今后的家政市場很可能會出現“三分天下”的局面,即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中介制與員工制保姆還將并存。高薪階層雇請員工制的高價保姆;中等收入家庭雇請較為便宜的中介制保姆;低端服務,如軍烈屬、殘疾老人等需要照顧的人群,則由民政系統的公共服務買單。
來源: 中國財經報